「You’ve Got Mail. 」
還記得《電子情書》裡獨立兒童書店VS商業化連鎖書店嗎?
現在滿天都是飛機,滿街都是電腦,
還會用手寫信,看真實的書本的人越來越少了。
可近日來台南書店如雨後春筍般大肆開張。
先是誠品搬到德安,擴張空間佔滿了三層樓;
政大書城繼台北、花蓮、高雄之後也在台南開了分店;
之後夢時代和誠品台南旗艦店也會陸續開張,
書店這種東西要開幾間我都不嫌多啊!
話說台南第一間誠品長榮店歷時十五年,
在今年四月二十,舉辦完三十六小時不打烊的特賣活動後歇業,
因為鴻海旗下的賽碼數位買下原址要經營複合式商場,
我們才知道原來長榮誠品只是租用場地,
而我們卻已經太習慣它的存在。
據說誠品一開始的定位是社區書店,
期待能跟社區的居民生活緊密結合,帶動讀書風氣,
但是並不是每一個城市都能用這樣的方式來經營,
(誠品剛開業時,很多人都不看好,當時靠很多愛書人砸錢在撐)
可是台南的長榮誠品和安平誠品都是在社區大樓內,
長榮誠品有個小小的舞台,前方放了一些椅子,
平常沒活動時大家就坐在那看書,
有活動時就邊看書邊湊合著聽(但大多會放下書本一起投入活動啦)。
雖然五月底誠品就在德安百貨重新開業了,
空間變得更大,藏書也變多,文具館也獨立出來,
音樂館與百貨也都好好逛,
(根本是誠品百貨公司德安店)
但儼然像是複製台北信義店一樣的百貨公司模式,
(雖然在百貨公司裏面像百貨公司也很理所當然),
上周跟兩倆老闆聊到時,
我們不約而同地說這樣的誠品「很台北味」,
然後聊到要蓋台南旗艦店空地(忠義國小斜對面)目前還是一片荒煙蔓草,
現在正在蓋而且蓋很快的統一夢時代,
將來裡面的誠品大概也是差不多的經營模式吧,
就仍然心中有些悵然與失落。
畢竟在百貨公司裡面就有諸多限制,例如10點關門,
想到以前長榮誠品辦過跨年通宵不打烊的活動,
曾在安靜的書店裡聽大支談論他充滿人文關懷的「人」MV、
湯姆與哈克來唱站火車時讓我想到東部的火車票夭壽難訂、
最近一次去聽到那我懂你意思了的「遺忘不是我們的專長」,
喜怒哀樂、三五好友、有太多回憶和太多人事物在這裡發生。
已經太習慣回家前可以躲進地下室B1找個角落窩著看書,
那和走進光鮮亮麗還要搭手扶梯爬上幾層樓,
才能在層層暢銷書關卡與滿滿人潮後找到地方靜下來看書,
還是很不一樣的感覺。
—
所以草祭才會改變經營方式吧。
在孔廟對面的草祭二手書店,
老闆蔡漢忠長期在台南經營二手書生意,
(成大光復校區對面的墨林二手書也是他的),
但草祭一直以來都被當成觀光勝地,
(我有朋友來台南一定會帶去的啊),
因為選書、店內的空間設計、文人足跡…等,
是來過之後會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。
但由於觀光客太多,可能影響到書店的經營,
因此六月開始草祭採會員制,
出入書店要拿會員卡,聽起來好像很不親切,
但其實付一百元辦會員卡就送你一百元圖書禮卷,
用意只是設個門檻讓只想走馬看花的遊客知難而退,
或者既然進來了就好好買本書來看吧,
這種既有傲骨但又不自視甚高的態度我很喜歡。
中國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八月初訪台,前往台南參訪知名二手書店「草祭」,店家特地在門口張貼一張暗喻湖南維權人士李旺陽「被自殺」的人權海報、播放「台灣之歌」「迎接」邵琪偉,並拍下他經過店門口的照片。
讓我覺得台南人平常很低調,
但是遇到敏感議題倒是會不避諱的挺身而出,
再親切的阿伯阿姨,都會有自己的原則和堅持,
勸大家沒事還是少跟台南人聊政治喔,
我們沒再怕的(笑)。
—
再來說說新開張的政大書城,
在台北久聞其名,前年在花蓮也開了好大一間分店,
且花蓮店面對中央山脈開了一整面落地窗景,
一邊看書一邊看雲飄在山巒上實在是太犯規了。
稍微了解了一下政大書城老闆的想法:
「北部資源已經夠多了,我想增加南部資源,減少城鄉差距。」李銘輝說,這幾年隨著時代變遷,閱讀率下降,但看書的孩子大有人在,絕對不可放棄這群愛書的年輕人,於是4年前將台北師大、政大、南西店撤店,開始在其他偏鄉開複合式書店,結合文具店與超商等,讓孩子們課後有地方可去,不要在其他危險場所逗留。賣書雖不賺錢,但實體書店不能消失,他願意持續經營、投資這個不被看好的市場,就是希望能在不同的城市,讓更多喜歡書的孩子,有接觸到文學的機會,進而培養更多人才,「這就是我們對下一代的責任所在」。
記得2010年他將台北的店面都結束,跑到花蓮開店,
當初在花蓮念書時,花蓮完全沒有一間像樣的書店,
覺得現在的花蓮人實在是太幸福了。
而這次南下,承租荒廢已久的延平大樓,
對當地真的是一件很震撼的事情。
除了台南除了誠品之外沒有大型書店,
政大來了就讓我們有多一個選擇與看書的去處。
另外就是跟海安路重啟一樣,
延平大樓的身世也是曲折離奇,
建築物荒廢已久在西門路上像鬼屋一樣,
(我晚上拍起來其實還是滿像鬼屋的),
但其位置離現在漸漸恢復繁榮的中正商圈很近,
每次經過看到都會覺得可惜,而且殘破老舊的外牆有礙觀瞻,
現在外牆拉皮之後又成了一個可以朝聖的景點。
書城外牆是由當初帶頭改造海安路的杜昭賢策劃的,
現在在民權路上的BBART藝廊也與其有關,
看過不少有關台南社造與海安路重生的資料,
這位女士真的在台南的文化與藝術有不可抹滅的功勞。
「每一扇窗門,都代表一個嶄新的世界,就像遨遊在書海,探索知識一樣,帶給我們全新的想法,與不同的感官。」陳彥旭表示,原建築牆面由多扇玻璃窗組成,自己便延續此設計,傳達給民眾「探索的樂趣」,每打開一本書、一扇窗,便會得到不同的知識,體驗不同的生活。」(海安路街道地景創作的設計師陳彥旭)
而延平大樓原址為「宮古座」所在地,落成於昭和3年(西元1928年),
為放映電影和表演所在,本身是一間仿歌舞伎座的建築,國民政府接手台灣後產權轉移至中影公司,更名為延平戲院,之後拆除,民國68年改建為大樓。後來演變是從延平百貨、新第一百貨、千大百貨到最後的圓典百貨。中間都因經營不善換手,千大百貨則是因為中正路原址火災而搬遷,後來也轉手換成圓典百貨。(圖片資料來源)
所以政大書城承租此地開設書店真是別具意義,
還有了歷史文化上的傳承意味。
走進書店之後,就更能體會老闆李銘輝真的很用心在經營書店,
7/16起試營運,開放B1書區,走下樓梯前燈箱就濃濃台南味,
(呼應文章標題,魚夫的新書名是移民台南XD)
而書店本身的配置更是讓人想感動落淚,
除了規劃幾乎一半的場地為兒童書區(還鋪了木地板可席地而坐),
且有別於不喜客人白看書都不買的商人心機,
台南的政大書城擺放了非常多桌椅(且是用漂流木打造的),
空間非常寬敞(據說商場500坪?),
不賣理工書與參考書(據說是從在政大開書局時的習慣),
是可以輕鬆自在又安心看書買書的好所在,
1F的部分目前還沒好,8月會辦折扣書展清庫存,
9月之後會免費借給藝文團體等活動場地,
我只能說政大書城願意來台南開店,
一定可以帶動台南的讀書風氣和文化氣息。
—
其實本來主要是想介紹一些台南的二手書店的,
但光是寫這幾間就有多囉嗦了(笑),
而且不論是德安誠品、改制後的草祭還是政大書城,
我自己都還沒好好的在裡面看過書,只能跟鄉民湊湊熱鬧,
也許下次再好好說一下台南的二手書店要怎麼挖寶。
而回歸到文章的開頭,
其實我沒有特別支持或反對獨立書店與連鎖書店,
網路書店也讓我深受其惠,
對於經營書店的方式、折扣戰或者盜版的議題就暫不於此討論,
我想說的是,
關於台南的書店,
無論是二手書或者連鎖店,
其實都會去思考怎麼配合當地的文化與習慣來經營,
能夠真正有益於當地居民的生活,我覺得那才是最重要的。
而令我遺憾的是,
淡水有河BOOK、台北茉莉、台中東海書苑,嘉義洪雅書房、花蓮的時光…
關於獨立書店這件事,
台南其實是沒有的,
我們只有二手書店,或者集團通路下的小書店(成大書城之類)
儘管台南書店老闆的想法跟經營手法也都很獨立,
但我還是希望有朝一日,
可以看到台南開一間純粹有想法的獨立書店。
圓典百貨好有懷舊感喔~
BTW,台南人真的很低調,不要挑戰我們跟我們聊政治
台南人平常很親切但認真起來嚇死人啊!!
除了讀書,寫字也很重要,智慧型3C猖獗,又有幾個人可以寫出猖獗的獗呢?
其實我也忘記了
看完之後引發我深深的思鄉情緒
回來吧~難道妳不懷念嗎~(歌)
讓我想起以前北門路的二手書店是我讀書考試的利器,我都會去買別人有作筆記的來念!
我有買過裡面藏有曖昧文字的,看了好港桑。
我也是去北門路買有做筆記的二手書來看耶,認真找的話都會找到一些字寫很美筆記很詳細的課本
黃庭堅: 三日不讀書 便覺面目可憎
推!!!
不過我還是喜歡書本的氣息, 不喜歡電子書…
關於獨立書店這件事,
台南其實是沒有的,
我們只有二手書店,或者集團通路下的小書店(成大書城之類)
這幾句我真的深有同感,有人要開嗎?